第1717章 东虏靠近山海关!_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更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17章 东虏靠近山海关!

第(2/3)页

所在。

  以这座三屯营小城为镇府所在,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蓟州镇的弱势,虽然蓟州镇也位列九边,还负有守备拱卫北京的一千多里长城防线的重任。但是和邻近的辽镇、宣府镇、大同镇不同,蓟州镇是没有实土的。

  没有实土的意思,就是只治军,不临民,只有一条长城防线和一些关城,此外就没有自己的地盘了。

  这种没有实土的军镇搁在后世看来似乎也很正常,军政民政应该分离嘛!但是明朝的军事基础是军屯制,也就是屯田养兵,以地养兵。

  所以在明朝的土地上,有大量的实土卫所,也就是军民合一的卫所。考虑到这些卫所都长期实行世官世兵制,因此也可以将之看成封建藩镇——被后世所诟病的什么军户农奴兵,实际上就是封建军事贵族的农奴,而不是真正的战士......

  明朝的军制,从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封建兵特色,并不是宋朝式的募兵制。

  而明朝武力的衰弱,也是因为这种以土养兵的封建军事制度的渐趋瓦解——这个以土养兵的封建军制瓦解也不是明朝特有的,历史上的土耳其、印度、波斯等等实行过各种土地兵役制的国家,都经历了土地兵役制度的瓦解。

  不过这个封建土地兵役制再怎么瓦解,那些拥有实土的军镇,依旧比没有实土的军镇或是完全由文官统治的州府,拥有更强的战斗力——虽然卫所军制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实土军镇的民风依旧比较彪悍,容易招募到精兵悍卒。

  而且实土军镇的总兵权威比较大,拥有的资源也比较多,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大量动员军籍壮丁参战。这些军籍壮丁未必能参加野战,但是用来守备城堡却还是能凑合的。

  而蓟州镇这个负责守备长城,拱卫京师的重镇,因为京畿一带的军屯土地,早就被七十多个京军卫所占据,根本没地方可以分给蓟州镇。所以蓟州镇就只能成为一个无实土、不临民的军镇。

  蓟州镇的总兵衙门,也就没办法和宣府镇、大同镇一样,摆在坚固巨大的城堡当中,而只能摆在三屯营城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堡里面。

  虽然这座三屯营城在戚继光的主持下进行过重建,但是再怎么重建也不过是个小城,只有三座城堡、九处敌台,而且城中除了几千镇标官兵和总镇的家丁之外,再无其他壮丁可以动员。

  一旦镇标、家丁出城,三屯营城就是一座空城!

  ....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xs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