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珠联璧合_惊涛骇浪天下南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21章珠联璧合

第(2/3)页

在粤省已经试用过。他的方案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产业转移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需要企业自找出路。而是由霞山市政府出资,为淘汰企业在身外建设工业园区。

        这样,就让企业节省了天价的转移费用。至少,他们不必为生产场地发愁。

        说白了,就是霞山市沿袭过去模式,全资建设工业园。企业只需按需承租工业园的产房即可。

        这一项举措,当即得到了企业方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服从政府安排。

        梁国明在这时候又提出一个新的条件,那就是即使企业搬离了霞山,企业的核心还是得留在霞山。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因为搬离了霞山而改变企业注册地。搬离企业的工商法人体系,依旧得留在霞山。

        这个条件的背景,其实就是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利税,依旧落在霞山的口袋里。

        梁国明的方案也取得了霞山市的大力支持。相对于调和尖锐的矛盾,掏钱给企业找个新窝,还能继续保证财税不外流,这几乎就是一石二鸟的绝佳设计。

        掏钱给企业建工业园,这对财大气粗的霞山这样的地区,根本就不是一件需要考虑过多的事。

        霞山工业园最终选在衡岳市落地,与梁国明还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梁国明在衡岳的长宁县委书记的位子上坐过。他对衡岳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在梁国明看来,在霞山要被淘汰的企业,搬到衡岳这种内地地区,却还是新兴的产业。比如,霞山一家曾号称天下第一电子大厂的余元电子厂,员工最多时达万之众。

        然而这种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公司,完全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企业,已经没有在霞山生存下去的必要。

        因此,余元电子厂就成了霞山必须清理出去的企业。

        这种能极大解决就业的企业,进入衡岳市的第一个优势,就是能极大满足本地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梁国明在与衡岳市洽谈产业转移时,就将这个优势淋漓尽致地渲染了。

        霞山工业园落地衡岳市,被衡岳市一些干部称为“租界”。因为在合作之初,霞山方面就提出了工业园区内的一切问题,均有霞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xs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