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许某可以保证,五年内,大魏国税十万万两!_大魏读书人小说全文免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许某可以保证,五年内,大魏国税十万万两!

第(2/3)页



  想到这里,顾言特意起身,去拿一些上等茶叶来招待许清宵,不能怠慢了这位财神爷。

  也就在此时。

  房门打开了。

  “下官许清宵,见过顾尚书。”

  见到顾言,许清宵满脸笑容,手中拿着一些账本,笑呵呵道。

  “守仁啊,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

  “来来来,正好有人给老夫带来一些上等茶叶,来喝一喝茶。”

  顾言满脸笑容,丝毫没有方才半点愤怒之色。

  “顾大人,清宵这次过来,是有两件事情跟您说的。”

  许清宵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显得有些开门见山。

  “你说,你说。”

  顾言笑呵呵地说道,同时摆弄着茶叶。

  “这第一件事情,倒也简单,我听说了朝堂上的事情,陛下打算拨款五万万两给工部,让工部生产大量水车,只不过大人您不答应,清宵这次过来,就是希望尚书大人答应下来。”

  许清宵很直接,一点弯子都没绕。

  而此话一说,顾言脸色瞬间变了,将已经拿出来的部分茶叶,全部倒回去了。

  “送客!”

  顾言冷冷开口,他就猜到了许清宵是过来当说客的。

  可惜自己还是带着一丝丝贪婪,不然的话,许清宵根本进不来。

  “顾尚书,您先听我把话说完啊。”

  许清宵也不恼怒,只是笑着开口。

  顾言有些没好气了。

  “守仁,不是老夫说你,你好说歹说也是咱们户部的人吧?户部好不容易有点银子了,陛下就要花光,世人都可以说老夫掌管户部后变成了守财奴,可老夫一点都不在意。”

  “他们愚蠢罢了。”

  “守仁,你来了户部,应该知道,六部每年都要张嘴要钱,大魏王朝怎么可能没有些天灾人祸,一笔笔赈灾银,一笔笔拨款,这些都是银两啊。”

  “国库若是有钱,咱们就不用怕外敌,你知道之前我是怎么过的吗?我每日提心吊胆,就是希望不要有战争了,我真怕某一天醒来,某个异族要跟大魏叫板。”

  “那帮武官一个个兴奋的很,可大魏有钱吗?没钱了啊,内需都不够,还有银两给他们打仗?真是一群傻子。”

  “守仁,你听老夫一句,这件事情你不要插手,否则的话,老夫也不会理你了。”

  顾言连珠带炮说了一大堆,他有他的苦衷。

  天下人都觉得户部尚书是个守财奴,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事实是,六部每年都需要拨款,天下官员已经到了一个极致苛刻的程度了,各地都需要拨款,天灾人祸也好,发展国家也好,到处都是钱啊。

  再加上如今大魏内忧外患,万一那天真打起来了怎么办?

  有银两最起码有底气。

  要是又没钱了,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估计又回来了。

  所以他有他的苦衷。

  “顾尚书,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不过您先消消气。”

  “我给您看一样东西。”

  许清宵也不急,而是拿出一本册子,递交给顾言看。

  后者皱了皱眉,但还是接过了这个小册。

  翻开一看,顿时之间,顾言愁苦的面容,瞬间露出笑容了。

  甚至越看到后面,笑容越浓。

  “好,好,好。”

  顾言大喜,连说三个好字。

  小册是账本,番商街七百多家店铺这十日来的收入。

  共计银两一千四百多万两,净利润是三百万两,其价格也合理,三成左右的净利润。

  而这三百万两,如果按照番商征税的话,这就是一百二十万两要上交给国库。

  这才不过十天啊,如果是一个月这就是三百六十万两,一年就是接近四千万两税银。

  嘶!

  顾言感觉自己头皮都要发麻了。

  “守仁,这账本是真是假?”

  联想到这里,顾言忍不住询问许清宵这是真是假啊。

  毕竟这银两实在是太多了,他想象不到啊。

  要知道这才不过是七百家商铺,大魏京都,番邦经商少说六七千家,无非是地段好坏罢了,再加上这还仅仅只是大魏京都。

  番邦商人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一些繁荣的城市,穷苦一些的城市,他们都不会过去,除非是一些小生意,但番商的生意,大部分都是玉器绸缎等等昂贵之物。

  “顾尚书,账本自然是真的,而且还是户部官员亲自核算,或许有点出入,但问题不大,若是顾尚书不信,可以去问问。”

  许清宵自信道。

  “不问,不问,老夫谁都信不过,但唯独就信你。”

  顾言笑了,笑得非常璀璨,然后又从茶袋子里面勺了几勺,准备开始泡茶。

  见顾言笑起来了,许清宵则继续开口,不过不是水车工程之事。

  “顾大人,清宵在家细细算过,大魏番商一共有七千四百五十六间店铺,这七百家是头部,在番商街,生意自然极好,所以账本的数额也多。”

  “而其他番商,虽比不过这七百家,但也不差,我预算剩下的六千多家的总和之数,应该是七倍左右,上下浮动不会超过一倍。”

  许清宵认真说道,他不急着劝阻顾言,慢慢来,反正时间还早,一天时间嘛。

  “七倍?”

  顾言咽了口唾沫。

  十天营收是一千四百万两,净利润是三百万两,一个月就是九百万两。

  而七倍就是六千三百万两白银,四成征税这就是两千五百二十万两啊。

  一年是多少?

  三万万两白银!

  嘶!

  顾言咽了口唾沫,他整个人傻了。

  看着顾言一副愣在原地的样子,许清宵轻笑一声,而后缓缓道。

  “顾大人,先别想的太美。”

  “按照这个账本,光是大魏京都番商,一年可以提供三万万两白银,可这只是理想。”

  “上下浮动一倍,不过这个必须得往少了算,所以就当是六倍。”

  “然而许大人,您知道为什么短短十天内,这七百多家番商会赚这么多银两吗?”

  许清宵实话实说,理论上他完全可以顺着顾言的想法去画大饼。

  但这没必要,毕竟顾言现在是看到账本震惊了,等回头好好细算一下,很多问题都会出现。

  既然自己是过来当说客的,就必须要说实话,然后再谈判。

  “为何?”

  “老夫这回是真的不懂了,按理说杀了一批番商,这局势应该更加混乱,怎么会变得这样?”

  顾言回过神来了,同时神色充满着好奇。

  是啊,怎么突然赚这么多银两啊?

  按理说杀了这么多番商,这些番商应该躲在家里哭,而且闹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这么快就没事了吧?

  “顾大人,您对户部极其了解,但您对商人却不了解。”

  “商人逐利,清宵虽然前些日子杀了一批番商,他们的确又怒又怕,但商人就是商人,他们追逐的永远是利益。”

  “我这一刀下去,是铲除了非法商人,让这帮番商不敢乱来,这一幕百姓们看在眼里。”

  “自然而然,百姓们相信这些番商不敢再乱来了,再加上有收据为证,百姓们消费起来就更不用担心了。”

  “顾大人,这帮番商的人品如何,暂且不提,但他们的东西是好东西,否则也无法在大魏立足。”

  “无非是市场混乱,无人监管罢了,现在番商们老实了,回归正常了,百姓们也敢大胆购买,再者之前他们将玉器绸缎提高价格,如今瞬间跌到之前的两三成,对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不要钱的东西。”

  “所以这段时间市场繁荣,但这种情况会稳步下降,差不多一个月内,回归正常。”

  许清宵说的很清楚,而顾言也认真听着。

  “那按照你的意思来说,最终会稳定在几成?”

  顾言问道。

  “两成。”

  许清宵说出一个准确数字。

  现在为什么突然暴涨?是因为货物降价,以及再担心被坑了,所以放心大胆去买。

  可百姓手中的钱,永远就是那个数字,中层购买力度会上升,但底层购买力度会很快回归正常,至于有钱人他始终就是那批人,不管市场如何,没人敢得罪他们的。

  所以最终局面,会稳定到两成左右。

  “两成?”

  顾言细细算了一下,也就是说一年三万万两白银,最终落到国库就只有六千万两了。

  莫名感觉有点少啊。

  “如果加上全国呢?”

  顾言继续问道。

  本来之前都做好了三万万两的准备,结果只有六千万两,并且到底有没有还是一个未知数,顾言怎么能不难受。

  如果一开始就说六千万两,他肯定开心的很。

  可说了有三万万两,又变成六千万两,谁舒服啊?

  这就好像一些民间专门给说书人写稿一样,说好了写十章,结果就两章,搁谁谁受得了?

  所以顾言忍不住询问一下,算上全国番商会如何?

  “不会增长太多,最多一万万两吧,而且是最多。”

  许清宵给予回答。

  这话一说,顾言皱眉了。

  “一个京都就有六千万万两,大魏全国才最多加四千万两啊?这不可能吧?”

  顾言有些绕不过弯了,虽然说这是大魏京都,大魏最繁华的地方,可其他城市也有繁华之地啊。

  怎么才加四千万两,而且听许清宵这口吻,似乎好像四千万两还很牵强啊。

  “大人。”

  “番邦商人买卖的货物是什么货物?动不动就是珠宝玉器,绸缎宝纸,都是一些高端货物,大魏京都聚集的是什么人?都是大魏最有钱的一批人,让他们花几十两几百两买玉器,他们愿意。”

  “你让其他百姓来买?大人,您是在开玩笑吗?”

  许清宵认真说道。

  而这话一说,顾言也算是明白了。

  的确。

  大魏百姓的消费能力和经济能力虽然说不是个个有钱,但至少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好很多。

  “一万万两,也行吧。”

  顾言开口,相当于收入翻倍,这样也行。

  可许清宵的声音再次响起。

  “顾大人,有句话我还是要提醒,这种情况只能持续一年左右,往后每年估计会越来越少。”

  许清宵自己端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道。

  “还会减少?为什么?是那些番商吗?”

  一听这话,顾言顿时怒了。

  “不是。”

  “还是那句话,百姓没钱了,这种东西持续不了多久。”

  “这么跟大人您说吧,百姓的收入不高,自然也不会购买昂贵之物。”

  “所以,按照下官的预算,第一年或许能增收一万万两,第二年七千万两,第三年五千万两,第四年三千万两,第五年估计就只有一千五百万两吧。”

  “当然好消息就是,这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xs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