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_回到明朝做昏君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

第(1/3)页

  售卖如意豆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关于价格的问题也传了出来。

  当然了,大家关注的点除了价格本身以外,还有国丈进言的事情。而且消息传出来的还很详细,有具体的经过:

  陛下不知道外面粮食的价格,因为是内务府发售的,所以就把国丈给叫到宫里面去,询问了一下国丈的意思。

  于是国丈就说了自己的态度,认为应该用高价让每个人少买,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到,毕竟如意豆数量是有限的。

  陛下同意了国丈的献策。如意豆的价格也定在了每石30两,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这个价格出来之后,京师之中可以说是一片骂声,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国丈。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当朝的读书人都是如此。

  当然了,不能够明说。毕竟国丈打的旗号是惠及更多的人,你总不能说这是错的。

  但是弹劾国丈的题本,一时之间也快速增加了起来。显然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觉得国丈势宠而骄,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弘治皇帝。

  当年弘治皇帝就是独宠张皇后,结果张皇后的娘家兄弟可以说是非常的嚣张跋扈。

  尤其是当今陛下还加封了皇后娘娘的两兄弟为锦衣卫同知,这就更让大臣们担心了,于是弹劾他们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西苑之中。

  朱由校翻看着眼前的题本,都是弹劾张国纪的。他笑了笑之后扔到了一边,根本就没有想看的意思,因为这些题本说的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在朱由校眼中,钱真的很重要,因为他要没钱了。

  这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在烧钱,百工院那边、戚金练兵那边,那都是烧钱的大户,而且烧的全是自己内库的钱,已经快要烧不起了。

  何况之前还给辽东发了一批赏赐过去,动用的也是内库的钱。

  至于国库的钱,朱由校根本就没想过。倒不是因为觉得臣子们会怎么反对,以自己现在对朝堂的掌控程度,基本上用在正途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问题是国库也没有钱,就大明现在这个收入,根本就没有办法充盈国库。

  内务府那边虽然已经开始要赚钱了,但是还没有实际性的收入,倒是前期还投入了不少银钱,所以朱由校要没钱了。

  这次卖如意豆,能收100万两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朱由校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己还真是一个穷皇帝。

  百工院那边要大规模的制造燧发枪,投入又是一大笔。虽然百工院的技术已经革新了,可是一支燧发枪的造价还是高达白银20两,这还不算其他的配套。

  如果生产10万支,那就需要200万两白银。

  配套的装备,还有军队,那就需要的更多了。

  现在前期投产了2万支燧发枪,需要白银40万两,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铠甲、装备、火炮啊,全都要钱。

  朱由校的内库虽然不算空空如也,但也真的拿不出来了。

  要知道这钱可是从万历皇帝爷爷那里继承来的。自己在老爹上位之后就扔出去了200万两,根本就没打起什么水漂。

  同时要修爷爷的坟墓,还要修老爹的坟墓,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如果没有把宫殿重修的事情给停掉,估计现在自己就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就更无奈了。

  日子不好过呀!

  坐直了身子,看了一眼身侧的陈洪,朱由校问道:“内务府那边已经开始发卖了吗?”

  “启禀皇爷,已经开始发卖了。”陈洪恭敬的答应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继续靠在摇椅上。

  只要开始发卖了,有钱赚就好。至于文官和勋贵勋戚那些人,朱由校根本就没考虑。

  还记得崇祯皇帝末期,朝廷没钱,崇祯皇帝希望大臣们能捐出一点来。

  结果没人把钱拿出来。无论是勋贵还是勋戚,一个个全都哭穷。可是等到李自成进京之后,敲骨吸髓之下,这些人可都是富有得很。

  至于依靠那些老牌的勋贵去打仗,朱由校更是没有想过。

  走到今时今日,大明朝的军户制度都已经不能要了;趴在军户制度上吸血的勋贵们,更是不能要。

  早晚找个机会,像汉朝时候一样,削掉一批爵位。

  元鼎五年,汉武帝发布南征令而列侯几乎无人响应,这让汉武帝意识到必须消灭这些已经与中央离心的列侯。

  于是汉武帝便利用汉文帝定下的法规,以“酎金不如法”为理由一口气废除了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

  此后,汉武帝便经常以“酎金不如法”为理由,废除西汉列侯的爵位,几乎将汉初所形成的政治利益集团一扫而空。

  自己要选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

  无论如何要想一个办法,要把这些人扫掉一批。扫掉他们,自己再动军队难度会小很多。

  在朱由校琢磨怎么让大明朝的爵位少一些的时候,有一行人已经到了洛阳。

  洛阳,曾经一度十分兴盛的城市,尤其是在汉唐之时,几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xs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