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同心死义_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 同心死义

第(2/3)页

了,随后便是叹了口气说道:“先生怕是安慰朕吧,不至于朕的脸面太难看!”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张明伟听了,不解其意,便马上问道。

  崇祯皇帝苦笑一声道:“白发老人和几岁孩子尽忠国事,怎么可能?”

  很显然,他是觉得张明伟说话夸张了点。以此来安抚他,要不然,大明文官武将、王公勋贵,甚至就连藩王都这么没骨气,真得太丢脸了!

  可谁知,张明伟一听,却是严肃地回答道:“陛下此言差矣!据我所查资料,建虏久攻不下便再劝降,江阴假装投降,派白发老人为代表前去建虏军营议事。所携带的装银子等物的盒子底层,皆是炸药,与建虏同归于尽!不管是否成功,不都是尽忠国事?还有,协助守城,搬一砖一瓦,是否尽忠国事……”

  崇祯皇帝听得愕然,随后脸上涌现出敬佩叹服之色。

  “……江阴城全城的人,上下一心,全力坚守,如此才能在建虏大军攻打之下坚持八十一天之久!”张明伟说到这里,忽然用有力地语气缓缓吟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崇祯皇帝听着他的话,脑海中闪过一幅幅画面的对比:

  应天府,城门大开,大明的王公勋贵、文官武将跪满了一地,迎接趾高气昂的建虏;

  江阴城,大明锦旗飘扬,全城男女老少,在区区一典史的带领下,顽强不屈,誓不投降,让建虏一筹莫展。

  想着这些,他不由得品出了一份真感情,跟着重复品味:“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念完之后,崇祯皇帝一声轻叹,随后对张明伟道:“先生说得真好,这首诗让朕看到了江阴百姓的骨气!”

  “陛下错了!”张明伟一听,当即便回答,见崇祯皇帝有点愕然,好像不解其意的样子,便解释道:“这首诗,是阎应元在城破之时题在墙上的绝命诗!”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稍微愣了下,随后深深地吸了口气,重重地赞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xs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