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章 同盟国阵营内部的变化_1889远东枭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三零章 同盟国阵营内部的变化

第(2/3)页

斯曼施加影响力,他们几乎将奥斯曼帝国当成了一个同盟国家,对奥斯曼的拉拢德国将更有把握。

  贝特曼的观点在德国政府中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在外交部门,从俾斯麦走以后,德国的外交部门已经在威廉手下尝到了太多外交灾难的苦果,他们不想在意大利这里再尝一边。

  而威廉二世召开的这个关于意大利问题的会议最终也没有拿出什么让他真正满意的解决方案来,德国对意大利的关系还是要维持原样。

  不过也不能说这个会议是完全无用的,因为德国政府内部对法奥港的态度终于统一了,现在就连陆军都全力支持这个港口的建设。

  提尔皮茨提出的建设一条中国到德国的海上物资供应线是德国必须要保证的,意大利的表现说明了曾经期望将物资通过意大利运回本土的计划根本不现实。

  意大利的港口条件再好也不能为德国提供一点点的帮助,德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线开玩笑。

  ………………

  德国开始对自己所有的盟友做重新的评估,并开始对他们的位置进行重新标记,德国人要分辨出能够和他们一起走下去的盟友和立场随时出现变化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的位置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还比不上奥匈帝国在德国心中的位置,但是已经要比意大利高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德国驻华大使传达了中国政府关于意奥战争的建议后,德国政府很快就决定听从中国的部分建议,并就此向奥斯曼帝国进行试探。

  德国人认为中国政府对奥斯曼重心的分析很正确,巴尔干距离奥斯曼和奥匈帝国都很近,这个地方是个要害,

  如果被协约国占据了巴尔干地区优势,开战后战火很可能在奥匈和奥斯曼境内燃起,这个地方同盟国必须要取得优势。

  而北非确实可以放弃,就像德国决定放弃远东的殖民地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lwxs00.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